「武術見解─黃保生太平局紳」
新武術與傳統武術的異同以及如何推動傳統武術
黃保生太平局紳
(馬來西亞怡保精武體育會署理會長)
傳統的中華武術,擁有著深遠源長的歷史背景,是中華文化豐富的遺產之一。由於它涵閤碩人文道德價值觀,和人格修養等崇高的情操,對人類的行為思想、意志、健康、醫療有著重大的貢獻,為往後中華武術的發展建立起堅強的基礎,成為人們細心深討、研究的重點。
中華武術,隨著時代的演變,不斷的在中國內地流傳,也伸展到海外各地,凡是有華裔落腳的地方上植下了根,承傳和延續,彰顯出中華武術堅韌的生命力,是經得起時代的考驗的。大凡一種文化生存的價值,能否流傳百世,成為人人所敬愛的精品,除了有健全的傳播方式以外,最重要是它的本質與真理,對每個不同時代的適應力,才是延續與發揚的生命力。中華武術是中華民族經歷數千年的生活體驗,從生活的奮鬥中累積下來的文化特徵,因而歷久不衰,受到民間的極力維護和宏揚。
今天,我們欣尉地看到,中華武術,並沒有因為星移物換,而在時光的長河裡消失,反而隨著時代的變遷,越受重視,並遂漸發展成為國際體壇上的其中一項競賽項目。這種必然的歷史趨勢,毫不含糊地說明了中華武術,其存在的價值已被認同。
特別是在一九九零年,中華武術,正式被納入在中國北京舉行;極具代表性的亞州運動會的競賽項目以後,標誌著中華武術,邁向一個嶄新的里程碑,開始衝出亞洲,昂首迎向世界。被提供了歷史性的條件和機契,並因此而奠定了中華武術的國際地位。形成體育界最具特色形象、最富氣派的體育項目。
這種成就,是武術界在識之士,經過了多年的努力,排除萬難、探討、調整、綜合,在保存了原有傳統武術文化精髓的原則下,而整理出"國際規定套路"在統一化,系統化的推介下,使習武者容易適應,也容易傳播。雖然武術是另一種姿態步入國際體壇,但是它畢竟是開拓了武術界前所未有的新天地,為中華武術帶來了光輝的一面。並且其中更展現出要使中華武術普及世界,凡事都是事在人為的道理。
中華武術宗派繁雜,但貴乎原理的精湛,各具精華,各有所長。不過,在其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有勇氣承認事實。環顧過去,中華武術,由於保守思想相當濃厚,武術團體之間,宗派門戶的迴異,持有不同的觀點,武術組織的交往,往往被囿困在一個很狹窄的圈子裡,形成交往空間,因為人為的阻力,而受到局限。這種現象在當時的社會裡,很少有比較開放式的武術研討會,或交流會主辦,類似各自為政,各自發展的局面,一直延續了一段相當長的時期。在這種情況下,自然難於整理出一套統一的"形象和理論"兼容的資料。由於缺乏科學化的基礎,造成一般習武人士,比較偏重於形式的落實,對武術所蘊含的精神內涵,文化價值觀,不能盡情發揮。縱然有些組織,倘有點能力做到,也礙於保守觀念深刻的影響而未能獲得認同而忽略了。使到武術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令人有高不可攀,深不可測的感覺。
其實,中華武術是建立在理性科學化的基礎上,並揉合了哲理、生理、和物理等科學取向,其內容是豐富的生活體驗,是珍貴的文化寶藏,是先人千錘百練累積下來的意志、智慧、精神和感情結晶。它所蘊含的文化價值正如"精武精神"其中所強調的"體、智、德"三德,"智、仁、勇"三育的教育內涵。
從以上"三德"和"三育"為本的基礎下,進而將強種、強民、強國的思想貫徹在追求人類和平、博愛、自由、平等,以實現人類世界大同的崇高的理想,樹立起"修身、愛國、正義、助人"的風範。此乃傳統武術文化的精髓所在,而且是人類通過"武術文化"的建立,所追求的真善美真諦的最高境界。
自從"武術"步入國際體壇,成為競賽項目以後,多少會令人產生"規定套路"是比賽用的"新派武術",而傳統套路是表演用的"舊派武術"的矛盾感覺。
實際上,"武術"在感情上並無所謂新或舊之分。縱觀中華武術本身,也就因地理環境的異同而有所不同的技巧和形態,並以劃一的動作,以方便賽會評分。但不可否認它仍舊脫離不了傳統武術的精華為根本。只是武術界至今仍未能找出共同的方法使多姿多采的傳統套路列入比賽行列所帶來的一種混淆現象。
根本上,武術是注重在攻打與防守為准則,不論是規定套路或傳統套路在鍛練的要求上都深切地講究,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弘中心點,如果要克意的找出異同,只能說是各有不同的演譯方式,而形成不同的觀感而已。基本上,如果運動員,事前能掌握傳統套路的根基,在規定套路的發展上,將能獲得全面的發揮,收效更為理想。因此源出一家的武術,宜更加制度化的平行發展,才不致於造成不必要的分歧。
因此之故,被寄以厚望的國際武聯和各國的武術總會,固然任重道遠對武術的發展,扮演著重要角式。在極力推展規定套路的同時,不應忽略了傳統套路的重要,也應設法使傅統套路獲得平行發展,使習武者能更全面地接受武術文化的教育。
至於民間武術組織,特別是精武體育會,作為一個有歷史性,有組織性的民間團體,憑藉著過去百年來,以不分門派的優良傳統,發展精武事業,完整地保存與宏揚武術的經驗與熱誠,並強列地貫徹文化精神價值,一者提高武術運動水平,另者著重提升會員的品德修養。務求會員們在賽會上不只是一名優秀的運動員,更是一名肩負起文化承傳的使者。武術比賽只是宣揚武術的其中一門管道,個人在體壇上制造多少面錦標並非武術發展的最終目標。主要的是能熱誠地展現擁有武術文化修養高尚的品格,頁獻社會大眾,受人尊敬,嬴取永恆的錦標,才是值得驕傲。
本文著重突出文化精神的建立,主要的目的正如上面所述,文化流傳的價值如不能適應環境的須求,它將會受到時代洪流的淘汰,特別是處於目前廿一世紀的科技時代,社會功利氣氛濃厚,人類面對新時代所帶來的現實生活挑戰,武術文化如果進一步有系統的提升,將是平衡現代人的精神與心理的最佳良藥。
發展傳統武術,可以引用精武體育會的教育制度作為參考。採取不分派別,吸其精華,整理編冊成一套有系統的資料,分級傳授。把武術引進各類學校,使學生自小培養起愛護文化的精神。定期主辦武術研討會,交流會,交換心得。設立獎勵方式褒揚對武術有頁獻的運動員、教練與熱心武術推動者。籌募武術發展基金,以培訓更多教練人才。不助長只為比賽而練武的不健康風氣。
所謂知易行難,要建立傳統武術系統化的推展,並非三言兩語,一朝半夕所能辦到,但是知難而不行,卻是難上加難。只要武術界同人抱定堅強的意志,強化文化的歸宿感,誠心誠意,拋棄成見,異中求同,深信在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原則下,必然會使傳統武術發展,探討出可行之道,開創更美好的前景。
以上只是個人對武術發展的一點意見,有欠妥之處,敬請前輩指教,如果能引起拋磚引玉之效,則達到撰寫此文的動機,於願已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