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phic/big5/titlebar/resource-titlebar.gif (1819 bytes)

「武術見解─馬金雄」

探討新武術與傳統武術的異同

及如何推動傳統武術

馬金雄(迷蹤羅漢)

  中國武術融健身、技擊、觀賞於一體,是一種特殊的民族形態,它今後的發展,當然仍將在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順應著武術的固有規律而向前運動。

  從七十年代初期到八十年代中期,中國武術界頻繁派團到各大洲表演,使各國人民從“亦武亦舞”的各度領略到武術的魅力,迅速擴大了武術的影響。中國發展長拳和統一基本動作,是在武術的發展史上躍進了一大步,因為長拳的動作舒展大方和具有明顯的技巧性,使外行者也能接受和欣賞其中的體育和藝術的價值,有謂現代的中國武術已脫離了原始的方式,而變成一項很有特式的體育運動,而且新派武術套路的演練,達到了高度的藝術水平,具有舞台上的表演價值。

  其實全國武術比賽只是套路的演練比賽,主要比難度、比編排、比動作規範,需要展示扎實的基本功及良好的身體素質。實踐証明,武術以「武」為主,但也不能完全剔除「舞」的成份,即武術的技擊性與觀賞性應當並存,中國武術要走向全世界,走向奧林匹克賽場,恐怕還得多少靠一點「舞」的因素,這樣才有利於統一評分,然而靠「舞」的成份多了,過于華而不實,又失了武術的本意。最使人擔憂的是,目前中國新派武術的「舞」味太濃,結合了或刻意地加插過多的跳躍、翻騰及旋轉等動作,以求增加其難度,結果大大沖淡了它的實戰性。在新派武術迅速發展的同時,反觀傳統武術的光芒並沒有因而減退。事實上,以中國武術史上的激烈競爭,倘若各門派沒有自己獨到之處,恐怕早已被無情淘汰,湮沒無聞,何以流傳至今?凡是目前尚在流傳的拳派,無不經過歷史的嚴格篩選,經受過武林競爭的嚴峻考驗。每一門派之拳種,都經過前人深思熟慮,千錘百煉,透過實戰驗証,創立、修改以至演變而成,其存在價值毋庸置疑。此類傳統套路,多數是由淺入深,循步漸進,使學者能在每一階段都可以體會某一程度的突破,從而晉升至更高層次。

  傳統武術套路是一切武術之源,如果拳形練得好,手、足、身、眼、步法協調,套路結構嚴謹,練久則手足靈敏,真氣充盈,呼吸自如,爆發力強,勁力實足。練拳時,以意使氣,吐納調氣,可以卻病延年;以氣催力,力貫頂梢,可達到攻守自如,防身禦侮。練習套路由淺入深,初則練「明勁」,即崩彈之勁,將全身之拙力轉化為猝然的爆發力,俗稱「換力」,練出明勁之後再練「暗勁」,使真氣發於丹田,週身游走,將剛猛之力化為柔韌之勁。套路中之屬中級者皆包藏著練暗勁之招式;而套路達至最高級別時,習武者經過長時間的苦練,在明師指點下,當可達到「化勁」之階段,練成剛柔並濟之勁,即所謂「陰陽混成、剛柔悉化」,即可達到周身無不是意,周身無不是力、拳心合一,拳道合一之高級境界。而此類屬循序漸進式之練功過程,就只有是優良之傳統拳種中尋找。

  多年以來,不論在國內或國外,武術界對新派武術之發展都抱著觀望及保留的態度,至于它是否對傳統武術已造成負面影響,更存在著十分激烈之爭拗。從另一角度看,假如將新派武術視為一嶄新之獨立門派,收納為數以百計之武術門派之一,則存廢、異同、優劣等問題,會隨之而消失。各拳派之間的相互融匯滲透也正成為武術界的凝聚力,提高中國武術的總體水平,產生應有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