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見解─曾德寧」
探討新武術與傳統武術的異同
及如何推動傳統武術
曾德寧(香港精武體育會心意拳班導師)
壹、何謂新派武術,何謂傳統武術?
現今武術界將新中國成立之後,國家體委所編定的武術比賽規定套路(長拳、南拳、太極拳、槍術、棍術、刀術、劍術),總稱為新派武術。新派武術的創編,目的只是為了統一規定比賽內容,較易於評審及推廣武術,將武術成為普及化,而不是為了提高武術的攻防使用能力,因此內容就只有套路。同時更為了增加比賽之觀賞性,規定套路的編排必須將拳式遍佈場地面積,在套路中除拳式以外更加進助跑、翻騰等內容,以配合場地編排和增強套路之節奏氣紛。
傳統武術由於發展年代久遠,所以內容極為廣範,不同宗派有不同的拳術特式,除了其本派特有的拳術套路(步、身、手的形、法、功之表達與要求不同)外,還包括各種不同形狀的刀、槍、劍、棍,及為了特殊環境用途而設造的奇門兵器,和為了強化身體在攻防鬥技時,被擊打的承受能力而設定的排打訓練,與透過樁法將攻防技法淨化,轉入偏向養生的保健功法層面等,可謂將技擊藝術發展至善完備,是中國文化之瑰寶。
貳、拳術種類分別
現今傳統武術普遍由地域(南拳、北腿)、宗教(少林寺拳法)、姓氏(洪拳、劉拳)、動物(龍形拳、虎形拳)等作為拳種或門派的名稱。如從各拳種內容模式分類,則主要有以下內容之分別:
1)選擇攻防形態的人體肢節對向擺位設定之分別:
例:掌形(北少林選用柳葉掌為掌形、八掛掌選用牛舌掌為掌形)、拳形(形意拳選用鏍形拳為拳形、南螳螂派選用鳳眼拳為拳形)、步形(心意拳選用雙屈步為步形、詠春拳選用二字鉗羊為步形)、身形(心意拳選用身側脊正為身形要求、楊式太極拳選用立身中正為身形要求)等,就是因各類拳種,在身肢曲直對向擺位的選用差異,而做出不同拳種的形態分別。
2)選擇攻防活動的人體使用部位偏重比率之分別:
例:截腿門(偏重腿部的使用)、八掛掌(偏重走步轉掌的使用)、洪拳(偏重腰馬及橋膀的使用)等,就是因各類拳種,在選用人體攻防使用部位之偏重,而做出不同的攻防使用部位模式。
3)選擇攻防活動的路線長短、幅面大細之分別:
例:華拳(整體伸展活動路線長、運動幅面大)、嶺南龍形拳(整體活動路線短、運動幅面細)等,就是因各類拳種,在編排肢體曲直、伸縮比例取向,而做出不同攻防活動幅面的大細。
4)選擇攻防活動的速度快慢比率編排之分別:
例:北螳螂拳(肢體攻防活動完成時間短)、吳式太極拳(完成拳式練習活動時間長)等,就是因各類拳種,在編排肢體動靜間的完成時間長短,而做出不同的攻防活動速度。
5)選擇攻防活動的用力輕重比率編排之分別:
例:南拳套路(偏重勁路沉雄)、六合八法拳(偏重勁要輕柔)等,因其拳種在選取勁路取向的不同,而出現不同的用力特性。
6)選擇攻防活動的重心移動變化編排之分別:
例:心意拳(重心活動較為偏前、昇降明顯)、楊式太極拳(重心活動多是置中,起伏不大)等拳種屬性相同〔同是內家拳〕,重心編排取向不同的情況下,而出現不同的重心活動模式。
7)選擇攻防活動的意識聚化強弱編排之分別:
例:楊式太極拳(拳套練習時偏重意識靜化)、陳式太極拳之二路炮捶(偏重意識激發)等拳種相同,但在編排意識運用上卻產生迥異,而出現不同的意識活動模式。
8)選擇攻防活動的呼吸深淺變換編排之分別:
例:螳螂拳(拳式急疾、呼吸短促)、孫式太極拳(拳式均渾、呼吸深長)等,因每拳種在形體上的不同表現,而出現不同的內在呼吸活動。
參、如何推動傳統武術?
傳統武術由於在過往各自擁祕,甚少與外派深入交流本派體系的理、藝內容,只顧各自發展,在傳授時往往又設關卡,例如:父傳子、叔伯傳子姪、不傳外姓、不傳外族、不拜師不得真傳等等,至使拳藝發展受到限制。還有些名師將拳術從實際的發揮用途,轉為不合拳術攻防技藝原理的武舞,及隔空發人等騙人技倆,至使人們對傳統武術產生錯誤的理解。
如要推動傳統武術,我個人認為可從家派互訪開始,因在家派相互交流拳藝中,可建立各拳派教練與外派教練、學員與外派學員間的友誼,在互相尊重、相互勉勵氣氛下,將拳派間的隔膜打開。且能藉著互訪交流,提高練拳者對各類拳種的認識,有助各派拳術體系的發展,增強教練與學員的自信,促進了對拳術鍛練興趣的持久性,為推動傳統武術的使命培育了骨幹。
在武術界相互尊重、拳術認識深、各拳種體系完備等充足條件下,之後才有利舉辦各類拳術訓練班、拳術表演、拳術比賽、拳術座談會等事項的推動。